隨著寒潮的不斷蔓延,車市進一步降溫?v觀目前國內車市,可謂是哀鴻遍野,多家自主品牌在生死邊緣垂死掙扎,標致、雪鐵龍等合資品牌已陷入低谷,月銷量僅個位數的法系豪華品牌DS也被曝光將進行“賣身”,而沃爾沃在價格戰(zhàn)的“豪斗”中也已經“傷筋動骨”。 國內車市的淘汰大潮已經來到,各大品牌互相廝殺,“壯烈”已不足以形容各大品牌間的爭斗場面。豪華品牌的瘋狂降價,已讓大部分合資品牌難以喘息,而合資品牌價格的下探,又使得很多自主品牌難以生存。國內車市也正在上演大魚吃小魚的場景。 ![]()
如果說今年車市銷量慘淡,那明年車市或將更慘。日前,中國汽車流通協(xié)會副秘書長郎學紅在第十六屆中國進口汽車高層論壇上給出了預測,預計2019年內汽車銷量2500萬輛左右,而2020年銷量僅為2250萬輛左右,同比下滑10%,而消費者的購車意愿也在大幅減少。 銷量的大幅下滑加上價格的大幅跳水,使得各大車企的利潤大幅縮水,甚至很多車企已面臨著巨額虧損。降薪裁員成為了很多合資品牌改善利潤水平的首選方式。據悉,日產2022年前將裁員1.25萬人,福特將在2020年底前在歐洲裁員1.2萬人。而寶馬2022年底將在德國裁員6千人,戴姆勒全球范圍內裁減1100個管理職位,現(xiàn)代至2025年將裁員20%。
微信截圖_20191202093627.png (253.77 KB, 下載次數: 90)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9-12-2 09:36 上傳
對于目前國內車市愈演愈激烈的價格戰(zhàn),上汽通用總經理王永清曾表示:在車市高速增長的時候,搶一點份額,打價格戰(zhàn)是有用的,但在整體環(huán)境是負增長的時候,打價格戰(zhàn)是沒用的。 但如果不參與價格戰(zhàn),車企的日子也一定不好過。比如,明確表示不參與國內價格戰(zhàn)的馬自達今年在華銷量已連續(xù)4個月大幅下滑,10月份馬自達在華銷量僅1.98萬輛,同比下滑9%。即便是當前馬自達給出了一定的優(yōu)惠幅度,但是缺乏存在感的它顯然已經無法讓更多的消費者提起興趣。 ![]()
各大品牌間大打價格戰(zhàn),短期來看似乎對消費者更有利。畢竟車價大幅下降,消費者花更少的錢就可以買到理想的車。但為保利潤,車企在大幅降價的同時也在壓縮成本,“減配”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也就不難理解了。壓縮成本的情況下,原材料的質量能否保證?員工降薪之后,車輛做工能否過關?這些問題可想而知。因此從這個角度來看,消費者和車企都不會是最終的受益者。 ![]()
此外隨著車市淘汰賽愈發(fā)激烈,很多品牌或將退出國內市場、或將走向死亡,最終國內市場生存的車企數量也會大幅度減少。通過殘酷的競爭,一部分實力強的自主車企能夠生存下來,完成蛻變。這或許將成為自主品牌車企的一大幸事。然而前些年國內汽車市場快速增長的趨勢,或許也將劃上句號。 ![]()
而對于明年車市銷量繼續(xù)走低,并不只是汽車保有量增長,消費者不愿意買車。而是油價上漲、停車難、停車收費高等因素造成了消費者買的起車、但用不起車了。此外限號、限行政策及搖號上牌政策也在一定程度上打擊了消費者購車的積極性。雖然說部分地區(qū)的政策也在逐步放開,但是國內整體的購車環(huán)境依然不算親民。 寫在最后 如今,豪華品牌瘋狂降價,合資品牌價格也不斷下探,而中國品牌夾縫中求生,國內車市已經開始進行大洗牌。最終實力強的幾家中國品牌或許能夠生存下來,不過車市的“紅利期”可以說已經結束。對于普通老百姓而言,如何獲得更便利、更省心的買車用車環(huán)境,依然是車市的一大難題。
|